与传统经济相比,无人经济目前更多是一种C2C(消费者对商品)或C2S(消费者对服务)的模式,其核心逻辑是去中介化,实现自助式操作,减少中间劳动输出及多余的环节,降低交易成本,提高交易效率。
1937年,美国可口可乐集团在美国的加油站及路边推出了投币式自动售货机,标志着无人经济的开端。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,尤其到了2015年,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面发展,无人经济开始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局面。
智能消费柜市场方兴未艾
与中国相邻的日本,早已是自动售货机大国的日本,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流行零钱硬币购物的习惯。有数据显示,截止至2017年底,日本自动售货机的数量达550多万台,平均每23个人就拥有一台,这比便利店的密度(日本东京每2000人一个便利店)还要高出近百倍。方便、快捷、价格平民化是它发展迅猛的三大主要因素。
而考虑到中国国情等因素影响,智能货柜在这几年发展快速还有3大原因——房租成本、人力成本、渠道。
房租成本:实体店的受限条件苛刻,需要合适的位置与相应的面积支撑实体店面的业务。
人力成本:实体店面需要有人提供持续的服务,确保业务流程通畅和用户体验良好。
不幸的是,这两大成本每年都在上涨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2016年,便利店的租金成本上升了7%,人工成本上升了6.5%。成本不断抬升,利润不断压缩,这是智能货柜存在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。
渠道:现代实体零售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:百货大楼、大卖场→便利店→智能柜。这三个阶段在网点渠道上看,一个比一个更具备颗粒度,更能近距离触达终端消费者。
可以预见,智能消费柜的市场发展潜力正处于蓝海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,2017年国内无人零售市场(含无人货柜)交易规模保守估计接近200亿元,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元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,我国的无人货柜数量应为270万台才能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而目前国内无人货柜数量还不到50万台。
2020年7月14日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等13部门发布的《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》指出,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。
政策将无人经济推向更大级别的风口。
政策导向背书,智能售货柜下沉市场
脱贫攻坚收官之年,中央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——今年2月14日,国务院扶贫办、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《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》,以此为遵循,各地加强完善政治体系,把好扶贫产品认定关卡,大力推进搭建消费扶贫平台及相关举措。而智能售货柜作为国务院指定扶贫载体,在投放后快速获得了大众认可。
1.24小时营业
消费扶贫柜作为消费扶贫载体,其自身具有巨大优势。其24小时营业,对比传统超市、菜市场,完美弥补了其缺陷。智能售货机覆盖半径更短,全品类商品售卖,对于用户更方便。
2. 简便快捷,购物只需三步
智能售货机购买流程简便,无需排队结账,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成本,优化用户购物体验,提高了用户购买效率,更是符合2020年无接触的安全性需求。
3. 节约成本,提高盈利空间
无需房租、水电、人工等运营成本,售货机内扶贫产品的售卖盈利空间更大,更有助于消费扶贫。智能售货机将农产品送到用户楼下,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。
小红柜新型自动售货机就是你最好的选择,让你无后顾之忧。轻松赚大钱!